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寻访科学家精神——本科部组织学生赴兰州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 卢昱铭
  • 日期:2024-09-03
  • 453

  8月18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组织30名学生,远赴甘肃兰州及宁夏沙坡头等地,开展了一场以“寻访科学家精神”为专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研究所与科研工作者深入交流,让同学们深刻领悟扎根西部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8月19日上午,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袁平研究员以“仰望星空”为引的报告中,大家深入了解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历程、辉煌成就及以杨澄中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通过聆听杨澄中老先生作为中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奠基人的生平事迹,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爱国奉献、开拓创新、鼎力育人、淡泊名利的科学家精神。

袁平研究员为同学们介绍杨澄中院士

  随后,同学们与超重核和核结构研究室的李广顺研究员进行了热烈讨论,探索了原子核测量、核素检验等科学前沿知识。在分组交流中,同学们对杨澄中老先生的精神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李广顺研究员与同学们热烈讨论

  当日下午,同学们参观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这里不仅是国内重离子治疗肿瘤临床试验研究的先驱之地,还通过重离子辐照诱变技术培育出多个作物新品种,为甜高粱产业链的构建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同学们在惊叹于科技力量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投身科研、报效祖国的决心。

同学们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合影留念

同学们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内部参观

  8月20日,同学们前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在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重点实验室、润滑材料重点实验室及化物所所史馆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科学家默默坚守、薪火相传的无畏精神。陈建敏研究员生动讲述了“108将”精神如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者勇攀科研高峰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受鼓舞。通过参观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重点实验室、润滑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化物所所史馆,同学们进一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默默坚守、薪火相传的无畏精神。

参观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史馆

  在所史馆采访时,陈建敏研究员指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绍澧先生和党鸿辛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从海滨大连来到甘肃兰州,在这里默默坚守、薪火相传,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的固体润滑事业,为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奋斗了六十年。扎根西北,“108将”的坚守让曾经的“科研荒漠”变得繁花似锦,同时也留下了以坚守,求实,创新,攻坚,团结为主要内涵的化物所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学者勇攀高峰。

陈建敏研究员在所史馆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8月21日,同学们来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陈云峰副主任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研究院的创办历史、历史沿革以及施雅风、高由禧、朱震达、秦大河等院士的杰出贡献。通过参观科技创新馆、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及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同学们对青藏铁路工程和包兰线沙坡头地段铁路防护体系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建设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参观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同学们了解青藏铁路建设历程

  当日下午,在西北院薛娴研究员的报告会上,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荒漠的特点、形成要素及中国沙漠化的防治策略。随后,同学们还采访了郭军明和桂娟两位研究员,进一步探讨了科研方向的选择与科学家精神的传承。

“荒漠与荒漠化防治”主题报告会

  8月22日,同学们乘车前往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沙坡头科学观测站、沙生植物种植区与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进行了实地探访。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沙漠的特征与地貌、沙漠化的治理方法以及固沙植物的重要作用,还亲眼见证了蓝藻地皮“泼水即绿”的神奇效果。本次赴野外科研试验站的探访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大漠的壮阔,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与付出。

参观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学习沙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

野外实地考察参观(图中文字为“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人工植被演替观测场”)

  “科技报国 西部奉献”,此次“寻访科学家精神”专题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更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了科技报国的真谛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相信在未来的学习规划中,同学们定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科研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图 兰州社会实践队)